2008年4月7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民间智慧打败贼骨头
台州:两支编外队伍编织“天下无贼”梦
本报记者 曹志男/文 谢环洲/摄

  “不务正业”的卖裤小贩
  网民“老头”,一个26岁的黄岩小伙。“老头”经常会穿上一件旧旧的外套,推着一辆三轮车,“晃荡”在黄岩劳动力市场的附近。三轮车上装满了裤子。“老头”周围,每次都会一同出现几个叫卖甘蔗、橘子的水果摊摊主。
  半天下来,“老头”的裤子没买出一条,可他一点都不急。他和附近的几个水果摊主一样,摆摊的目的不是将手里的裤子、水果卖出去,他们等的是“贼骨头”。原来,“老头”他们是一群志愿者,相互通过网络认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协会,叫黄岩巡防志愿者协会。
  “没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要防贼而不是纯粹地抓贼。”常常是,一天下来,志愿者们一无所获。这时,协会创始人、会长郑建和秘书长巡特警蒋仁超就会这样来安慰他们,特别是为那些刚加入的志愿者鼓劲。
  会长郑建告诉记者,他们的协会成立于今年1月16日,目前有56个会员、91个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会不定期地装扮成小贩、行人、情侣等各种角色,“混”在黄岩的各个闹市区,悄悄地向“贼骨头”下手,维护平安。郑建说,协会成立至今,已经抓了不下20个“贼骨头”,参与的活动除了乔装抓贼外还有治安巡防。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黄岩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建华说,目前区政法委正在酝酿出台《关于建立黄岩区志愿者巡防工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治安巡访活动,探索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而下阶段,在协会主管部门区综治办的支持帮助下,协会专门的办公地点,适当的办公经费,以及志愿者人身保险、求助基金等都将得到逐一落实解决。

  电动车上起了“汽车牌照”
  在路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辆辆驶过的电动自行车后面,大多都会有一块“路桥C·×××××”这样白底黑字的“牌照”。电动车怎么上起了汽车牌照?于是,记者向路边的报摊摊主询问。50岁出头的摊主老吕笑呵呵地说,牌照是他们到派出所按上的,上牌前还要登记详细的电动自行车及个人资料。
  “目的很简单,让偷车的“贼骨头”无处下手!”张华奎是路桥区政法委综治办的工作人员,同时,他也是“路桥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协会”的会长。
  去年7月3号,路桥区正式成立了电动自行车管理协会,协会将对每一辆电动车的电瓶号、车架号都备案登记,并在车上发放一张协会制作的车牌,这些资料则被录入区公安局自行设计的电动自行车防盗备案管理系统。上牌地则是各个派出所以及一些社区的办公室。
  怎么会想出这个办法的?张华奎说,据不完全统计,路桥有电动自行车8万多辆,平均每5人就拥有一辆。然而,不少电动车是“黑户口”,造成了车辆被盗和交通安全问题相当突出。
  “所以我们成立了协会,并在派出所或警务室设立了固定的电动自行车‘防盗备案’办公室。有了备案,我们查找失窃电动自行车或赃车就很容易了。”张华奎回忆,就在前不久,路桥的巡防队员就抓住了一个偷车贼:“当时通过对讲机到派出所比对了登记的号码,一查就查出是辆失窃电动自行车。”
  截至去年9月1日,路桥全区登记录入电动自行车防盗备案管理系统的电动自行车信息达61901条。而去年3—8月份,路桥全区盗抢案件发案与去年同期下降12.17%,其中窃车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59.3%。